2013年4月22日 星期一

《狗的駁詰》


《狗的駁詰》

我夢見自己在隘巷中行走,衣履破碎,像乞食者。
一條狗在背後叫起來了。
我傲慢地回顧,叱吒說:呔!住口!你這勢利的狗!
嘻嘻!他笑了,還接著說,不敢,愧不如人呢。
甚麼!?我氣憤了,覺得這是一個極端的侮辱。
我慚愧:我終於還不知道分別銅和銀;還不知道分別布和綢;還不知道分別官和民;還不知道分別主和奴;還不知道……”
我逃走了。
且慢!我們再談談……”他在後面大聲挽留。
我一徑逃走,盡力地走,直到逃出夢境,躺在自己的床上。 

一九二五年四月二十三日

這一篇《狗的駁詰》是我看過魯迅眾多文章中最喜歡的。如果沒有記錯,這篇第一次看過應是我在小學五年級閱讀理解考試的題目,當年的考題還集了些魯迅關於狗的文章在裡面。我喜歡它,不是因為文章短少,而是因為這文章甚具玩味,所運用的幽默諷刺令我會心微笑。

《狗的駁詰》收錄於《野火集》中,全篇還是一貫的奉行魯迅以文教國的理想,主要以諷刺當時他在中國的所見並思索如何令到中國文化得以改良如西方世界的美國與英國般致使中國再度復興,掀起中國長久以來的弊病,學習西方文化以變得更強勢。但這裡我所指的西方文化並不是以縱軸從希臘到現在來看的西方文化,而是自文藝復興或工業革命為開始的西方文明。我想魯迅並沒有深入的研究過西方歷史,而只是看到西方當時自工業革命的船堅砲利及資本主義所塑造的良好社會,卻看不見西方精神文明與資本主義所結合的醜陋人性。我想這是魯迅力有不逮的盲點。

雖西方資本主義所提倡的競爭與法律,能夠使國家的社會各階層、產業、文化,通過競爭使自身不停的進步,致變得如現在美國、英國般的強大,但長期持續的結果只會突顯人性的醜陋如唯利是圖、冷酷無情、斤斤計較、貪婪虛偽的心理,商人只會向錢開眼,把錢這個字看得特別重要、特別高。因為要把利益最大化,就會不停想著如何運用財富進行投資、利用不同手段使降低自己所生產的成本,不斷想著用何種方法剝削員工利益、更主動找出法律漏洞。

因為西方人強調個人主義,道德意識薄弱,所以必須借助另一東西以拑制或壓抑其內心,這就是法律。通過法律強制的壓抑其外部行為致內心不會有犯錯。西方法律學家有講過一句最著名的話:「法律是人性的最基本道德」,我想這句能夠充份的理解西方對法律的概念。

我認為借助西方的資本主義與對法律的理解,結合中國文化,將能夠創造一個有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社會出來。我想,這是我與魯迅對能夠改革中國以適應世果的最好的良方。因為中國的儒家文化提出的「仁」與「義」能使道德轉化成內在意識,從而壓抑其外在行為,此與西方相反。這使個資本主義社會變得更和諧,卻又使中國更進攻步。

我想這是魯迅寫一系列文章的主旨及中心思想,他寫的每一篇文章致在每一次揭露一個弊病。既然他有這一種想法,我們實不該咬文嚼字的、字字鑽研的,續一篇篇的,研究他的著作,而是應該以一系列的作為主導,深入的研究他所看見的社會議題,而不是賣命的研究其文學價值,如是這樣實有違他的原意。我想魯迅只以語文作其工具為其吶喊。

回到文章上,魯迅文中的第一句說在隘巷中行走,衣履破碎,像乞食者般,代表他在中國社會這個時空中,感覺上已變得中國文化已有點過時、有點老舊,在世界的舞台中,中國文化已變得狹窄無比,如再不思改變只會變成窄得如隘巷般。衣履破碎,像乞食者般,代表他現時覺得自己所身處的處境,亦代表他對於自己自份的認同如像乞食者般,衣衫襤褸、羞不見人,沒有面目的以承認中國人的姿態臉露於世界面前,只希望能有一棲身之所、一席之地,流浪街頭,就地而睡。

一條狗在背後叫起來了。我傲慢地回顧,叱吒說:呔!住口!你這勢利的狗! ,雖自認如乞食者,面對著狗這種動物,這種只會搖頭擺尾、見利忘義、勢利的,只配作看門狗或寵物的畜牲,卻還留有一絲當中國文的繼承者的、中國人的、當智識份子的傲氣而喝罵著牠。我想魯迅在這裡描述狗,沒有太多的意思,只是想簡單的說明人與狗或是畜牲的區別。在中國人眼中,人代表了萬物之靈,是自高無上的,比起動物這種低知識水平、有獸性的物種,不知高了多少的階級,而魯迅卻以狗這種畜牲在背後給喝停了,並怒不可遏的叫罵著。這不就是代表,我這麼高尚的人類,反給你這種低等動物給喝停,並要看著你,還要看著你的臉色,等著你作回應,這種可笑情景以鄙視的眼光作回答?

嘻嘻!他笑了,還接著說,不敢,愧不如人呢。”“甚麼!?我氣憤了,覺得這是一個極端的侮辱。這當然是對作者的最極端的侮辱,這不是代表人類與狗站在同一階級上嗎?如前述所說,狗只是一種畜牲,現在是和人類同一級別,豈有可能不感到受到侮辱、憤怒、氣憤難平?不過話說到這裡,可以有趣點討論,究竟是人類的地位下降了,還是狗的地位提高了?

我慚愧:我終於還不知道分別銅和銀;還不知道分別布和綢;還不知道分別官和民;還不知道分別主和奴;還不知道……”,我逃走了。面點這樣的情景,魯迅竟然說:「我慚愧了。」覺得驚訝作者這麼說不是因為他說了慚愧,而是對狗說著,那不是承認這狗說的都有道理嗎?狗不及中國人勢利嗎?作者承認了,承認了當時社會的腐敗,反映在制度上、人心上,輕輕的以四個字「我慚愧了」道出了他所不能面對的真相,卻又不想以中國文化承繼人身份同意這批評,為了回避這一切,為了不想再收到難聽的話,他選擇了最無用、最難受、最內弱的方法,他逃走了。

我終於還不知道分別銅和銀;還不知道分別布和綢;還不知道分別官和民;還不知道分別主和奴;還不知道……”,我想這裡不停以不同的東西作對比,是想顯出某些價值觀出來。銅和銀代表對金錢的價值觀、布和綢代表對有錢人及窮人的價值觀、官和民代表對權力的價值觀,還不知道有更多的對比。有一句俗語叫「狗眼看人低」,正正說明了魯迅所不願面對的真相,卻又巧合地這俗語又是以狗作開頭,難道魯迅以借以這句俗語加以深刻的描寫?

且慢!我們再談談……”他在後面大聲挽留。這狗還想說出更多的真相,可惜作者聽了幾句以後,已經覺得羞愧,很覺得無地自容,難道還有心情繼續願聞其詳嗎?

我一徑逃走,盡力地走,直到逃出夢境,躺在自己的床上。 作者驚恐的逃走了,他夢醒了,最後才發覺這只是一個夢境,但這夢卻無比的真實,使人有種壓迫感。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雖只是夢境一場,但恐怕是作者對中國人最擔憂的事,又想改變或扭轉的事。

今次的重點,我並不想借文章道出當時社會的種種弊端,因為已經有太多學者或歷史學家著作有提及。我想把重點放在為何魯迅以寫作為其途徑拯救中國人。我想魯迅亦有想過這個問題,他對自己留下了一句評價「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儒子牛」。既然是橫眉冷對千夫指,即是他內心有股強烈的正義感,為所見的抱打不平,不會為了俗世對他的批抨而隨波續流改變自己的態度與行為,這已經表示他不適合作官,即使謀得一官半職,很快又會給人開除,這種性格在官場上很是吃不開。他的興趣只是想讀書,尤鑽研孔老夫子的話以扭曲回孔子的理想社會(雖然他是新文化運動的創辦人之一,但並沒有如胡適般那麼的激烈,仍以混合中西為其目標),同時又要迎合當今社會的轉變,那剩下的只能作一個文人學者,以文章教育知識份子及群眾,其望能得以開導。我想魯迅以文章所建構的理想世界已然能夠一一實踐在台灣與香港。尤以香港為例,多數人都無可否認香港已存在著中西合壁的精神,固有中國的傳統文化價值得以保留,又能攝取西方的優點,魯迅所關注的官僚制度、貪污及思想封閉,全然已一掃而空。

這篇文章表達出魯迅對社會的關懷及批抨,卻又承受著當中國文化的守護者、當中國人所面對著世果沉重的厭力向著他迎臉壓過來,所承受的壓力。以電影多度就是有一巨大氣球或爆炸後所產生的巨大氣流衝著他撲過來,可魯迅以一人之力難以招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